江都梦(十一) (第4/8页)

岂能将吾朝与那鞑虏之朝相提并论呢?”李功伟“嗯”了一声,却还是在望着萧何我——萧何我说得好听,把大唐与北魏之争说成大义之争,是汉胡之争,所以孟聚的选择不过是选择正义而已,算不上背叛。但这些事,作为高位者的李功伟却是心里有数,大唐与北魏之争,争的是天下,动的是刀兵,那都是实打实的利益争夺。说胡汉之别、大义名分,那不过是为了出师有名,忽悠下面的将士卖命的理由,为君者却不可过沉溺其中,忽悠得连自己都信了。李功伟虽然也常说“胡汉之别乃大义之争”这类话,但他自己却不怎么相信。因为他知道,“大义”这玩意,说白了其实就是操纵舆论罢了,而言论控制权在江南士族阶层的操持中。对江南士族的品行,李功伟是不敢抱太大希望的,那些士大夫们,他们今天可以说忠君报国是大义,明天也可以说昏君无道天下皆可杀之,这也是大义。自己提出的“大唐乃华夏正统”、“胡汉之别乃正邪之争”这个议题因为吻合了江南世家和士人的优越心理,也符合他们扩张江北获利的利益要求,所以得到朝野一致的赞同,被奉为“大义”,李功伟也被奉为“天赐大唐的圣君”,但李功伟并没有因为受到吹捧而自我膨胀得冲昏了头脑——自己不可能每个政策都符合士族阶层利益的,今天,士族能把自己吹到天上去,明天,他们也能把自己踩到脚下当烂泥。社会舆论和风气就像风中的草根,飘浮不定。与其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李功伟更看重的却是个人的品性,他欣赏的是那种有坚持的臣子。无论是顺景还是逆境,都能追随自己不离不弃的臣子,哪怕是自己陷入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困境中,部下还是能为自己奋战到最后一刻,这才是李功伟看重的忠诚。倘若孟聚只是那种人云亦云跟着“大义”走的那种俗人——说白了就是容易被社会舆论影响的那种人。那李功伟就觉得,此人虽然很能打仗,但也是一般俗人而已,不值得自己为他破例。看出皇帝好像对自己的答复不怎么满意,萧何我却也不知道原因何在,他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