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节 退让(下) (第2/6页)

快点。”陆参军吃了一惊,他说:“镇督,行营无端肇事,伤我将士,此事是朝廷理亏在先。天下是非自有公道,公道自在人心,下官既然奉命前去行营交涉,倘有机会面圣,下官那自然要跟陛下和众位大臣据理力争,为我东平军争回一个公道来!这样来去匆匆,倒像我们理亏似的,下官实在难以理解。”孟聚笑而不语——老子活了两辈子,还真没听过哪个公道是靠舌头争得回来的。你小子也就现在敢吹牛罢了,真要看过手上的这份奏章,不要说去跟慕容破吵架了,估计你连信都不敢送了,半道就弃官跑路了。……正如孟聚预料的那样,东平军的奏章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太子太保、东平大都督孟聚勒令朝廷在一天之内交出杀害东平军将校的一众凶手,这份杀气腾腾的奏章,震撼朝野。为此,皇帝慕容破紧急召集众臣开会商议如何应对此事。大多数朝臣都认为,东平大都督这封措辞强硬的信函无非虚言恫吓罢了,因为如今大逆已除,四海升平,朝廷正是拔剑四望心茫茫的时候,数十万雄兵猛将正愁无用武之地呢,朝臣们不相信,在这时候有哪个地方镇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王师对抗。如果说在拓跋雄覆没以前,东平军还能给朝廷造成一定威胁的话,现在那个时机已经过去了,东平军只剩一支孤军,已经对朝廷构不成致命威胁了。后军第二镇的轩文科总管更是言之有物地给众人分析利害:东平军在安平城中的兵马不过区区三万来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收编的叛军残部,战力和忠诚都是存疑的。而朝廷全力以赴的话,能动员四十万以上的兵马,光是现在集结在安平城正面的精锐兵马就有十五万人,是孟聚兵力的五倍之多,双方兵马的规模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根据以上事实,轩文科铿锵有力地得出结论:“陛下,微臣敢断言:除非是孟聚疯了,他才敢主动挑衅朝廷。”自从接到孟聚的战书,皇帝慕容破心头就一直笼罩着浓重的阴影,眼看朝臣们如此众口一词,皆是保证孟聚不敢造次,他的焦虑稍为舒缓。这时,他注意到,兵部尚书慕容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