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节 财政 (第2/6页)

给下面各地陵署拨多少经费的?”欧阳辉和同来的廉清署副督察兼司库官林四海对视一眼,他们都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像是孟聚问了个很不可思议的问题。欧阳辉督察干咳一声,他微微欠身:“大人,按照惯例,省署是不负责下面分署经费的。除非一些特别的任务会拨笔款子外,我们只负责官兵的饷银,至于其他经费开支由各地陵署自己负责筹集,省署不负责拨款——正相反,各地陵署每半年要上缴一笔‘桩供银’给省署,具体上缴多少,那要看当地的收入情况了,比如,靖安署的‘桩供银’是五万两银子。”孟聚虽然在靖安署做过副督察,但他做得不怎么用心,对署里的财政和经费情况还真不是很了解。他诧异道:“陵署自筹?地方署也不做生意,他们去哪弄银子回来?”欧阳辉神情有点尴尬:“这个,省署就不管了——就象洛京总署不管我们经费够不够一样,我们也不管下面的陵署去哪找银子。反正,出了事,他们自己负责摆平,省署是不管的。镇督大人,您刚才看的只是省署的大账,我们还有一本小账的。”“哦?小账?”司库官林四海变魔法般从身上有拿出一本账来,恭敬地双手递给孟聚:“大人,请过目。这是除了大帐以外的省署收入。”孟聚翻开账本看了几页,眼睛顿时发亮:账本上乱七八糟的一堆收支名目,什么“桩供银”、“户供银”、“月例银”、“茶水银”、“慰劳金”、“罚没金”——名目虽然不清楚,但数字孟聚还是能看懂的,账上总共有银子一百一十万七千多两。孟聚很欢喜,但脸上却还保持着镇督的矜持:“这个余额,不会有错吧?”“不会有错,大人,我们都清点过的。”一百万多万两银子在手,孟聚顿时心下大定,他轻松地往太师椅上一靠,说:“跟我说说,小账上的钱是怎么回事?‘桩供银’、‘户供银’、‘月例银’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东西?”“大人,这也是历来的惯例了,大帐是给朝廷看的,上面的钱是朝廷拨来的钱粮,小账则是东平省署自筹的收入。”欧阳辉给孟聚解释,‘桩供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