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海外交流 (第2/3页)
而航海船只的改造虽仍在完善之中,但已引起了一些海商的关注,他们看到了其中潜在的巨大商机。
在国内科技发展的同时,秦文龙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他听闻东方有扶桑之国,虽此时与大唐交流尚少,但民间已有一些往来传闻。他向李世民提议,派遣一支官方的友好使团前往扶桑,一来探索海外风土人情,二来寻求可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机会。李世民欣然应允,任命秦文龙为使团首领。
秦文龙精心挑选使团成员,包括外交官员、学者、工匠以及一些携带大唐特色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的商人。使团乘坐着经过改良的新型帆船,浩浩荡荡地踏上了东渡之旅。
海上航行充满艰辛,狂风巨浪不时考验着船只与船员。但凭借着新船的良好性能与船员们的高超技艺,使团最终成功抵达扶桑。扶桑之地,民风淳朴却又独具特色。当地百姓对大唐使团的到来既好奇又敬畏。
秦文龙与扶桑的贵族与官方进行了会面交流。他向对方展示了大唐的科技成果与文化瑰宝,如精美的丝绸制品、神奇的天文仪器模型、华丽的书法绘画等。扶桑人对这些事物惊叹不已,尤其是大唐的丝绸,其细腻的质地与精美的图案让他们如痴如醉。
在交流过程中,秦文龙也了解到扶桑的一些独特技艺,如他们擅长的木工工艺,某些特殊木材的处理方法别具一格。他安排使团中的工匠与扶桑工匠相互切磋技艺,学习对方的长处。
使团在扶桑停留数月后,带着扶桑的特产如优质木材、独特的手工艺品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入了解返回大唐。此次东渡,不仅增进了大唐与扶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也为日后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回到长安后,秦文龙将扶桑之行的经历与收获详细禀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决定在长安设立专门的海外交流机构,负责处理与海外国家的往来事务,并鼓励更多的商人与学者参与到海外交流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