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坑死芬兰的混蛋 (第1/5页)
利差,顾名思义,就是利率之差。</p>
在经济调控中,往往会根据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水平以及通胀预期来进行利率调整,继而造成地区性利率之差。</p>
而这种差,对于职业金融从业者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有很多的职业金融从业人员,在出于风险和收益的前提,考虑汇价的相关因素,进行跨地区套利投资。</p>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p>
那么怎样将一种利率低的货币兑换成利率高的货币,从而去赚取这种利差呢?</p>
假设一年期的英镑存款利率为5.5%,同期的美元存款利率为5%,它们之间的利差为0.5%。再假设它们之间的当期汇率为1英镑=1.5美元,那么如果不考虑汇率波动因素的话,一笔1500美元一年期存款的本息之和为1575美元[1500美元x(1+5%)],折成英镑为1050英镑(1575美元÷1.5美元)。</p>
但如把这1500美元先兑换成1000英镑,去存上一年的本息之和则为1055英镑[1000英镑x(1+5.5%)]。简言之,同样数额的存款,存英镑要比存美元多0.5%的利差。</p>
当然,这是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p>
换句话说,如果到了一年存款期满时,它们之间的汇率波动为1英镑=1.48美元,则用英镑存款的1055英镑本息之和折合成美元为美元(1055英镑x1.48美元),反而比用美元存款少了13.6美元(1575美元-美元),这是因为一年间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差达1.33%之故[(1.50美元-1.48美元)/1.50美元]。</p>
所以当这种汇差大于利差的情况下,套利交易是得不偿失的。</p>
然后,问题就来了。</p>
芬兰马克执行的是钉住汇率制度,主要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