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2/13页)
不过檀茗有一种奇怪的本事,一旦寇赈想这些事情时,她都会及时察觉,并且每每能转移他的心思,这些手段,想来真是让人不安。寇赈想,玉兰就明白他想要什么。檀茗留意这些事情,则更有手段,也更有眼力,有甚于玉兰。的确,寇赈把檀茗扶正有些仓促,不过他也真的有一种急切的需求,想要尽快撇清自己与亡妻的所作所为之间的干系。玉兰的尸首都被烧成灰了。意图行刺皇亲国戚。那个刺客——她的刺客,全都招认了。寇赈心想,做妻子的想要事事躬亲,即便在这个朝代里,显然也有失体统。这个结论在他收到信之前便早已得出来了。那是个秋雨绵绵的下午,有两封信送到他家里,并将再一次改变他的命运。第一封信来自官家——尽管并非官家的御笔。信里不仅召他回京,还封他为奇台太宰。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那老东西终于决定辞官了。而且不知为何——这个关节一定要弄清楚——他也没有让他那个古板无趣的儿子来接替相位。寇赈又读了一遍信,他的心跳得厉害,仿佛要从腔子里跳出来。他感到一阵头晕眼花,于是定定神——铺兵还在这里呢。眼下还没有大权在握,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软弱。他盛情款待了这几个铺兵,给他们安排住处,烧水沐浴,招待酒菜,还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一个,不,两个姑娘。家里还有侍女,铺兵就交给她们伺候了。打发走铺兵之后,寇赈一个人留在书房里,坐下来。书房里亮着灯,不过油价贵,所以只点了两盏。从前几天起,天开始转凉,屋里生着炉火。他坐在书桌旁,拆开另一封信。这封信他也读了两遍。杭德金的手笔,不管写了些什么,都必须小心对待。这封信话里有话,其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甚至比写在这绢纸上的字句更加明白。这封信并非太师手书,而是他儿子代笔。那老东西,赶紧去死吧,就烂在幽冥地府不见天日吧——反正他已经半瞎了。现在不见天日,死了也别见。这里面需要琢磨的地方有很多。比方说,老狐狸为什么突然辞官?为什么不让儿子接替他?这其中的深意一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