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化与大叙事 (第1/2页)
《魅生》虽是奇幻小说,但叙事传统仍需接续到所谓“早期中文互联网写作”之中,与这个脉络平行的另一个传统则是“大陆新武侠”。楚惜刀的写作背景正是源于“榕树下”与“晋江文学网”,同时与作为“大陆新武侠”机关报的《今古传奇》颇有渊源。此处不再展开论述这两个传统的具体特征,只是为楚惜刀的写作寻找一个较为清晰的位置。如果回到本文第一段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奇幻盛世”的作者构成本身就比较复杂,楚惜刀这一类作者会具备某种共同的倾向,在这里姑且称之为“文本的传奇化”。
这里所谓“传奇化”除了包含唐传奇以降的志怪传统之外,还包含某种寻找“大叙事”的倾向,换言之便是建立与政治的叙事关系,或曰“宫廷文”。作为源头之一的金庸在中后期作品中常常建构一种朝廷-江湖的叙事模式(可参看新垣平《剑桥倚天屠龙史》),无论是作为政治隐喻的江湖格局,还是如《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鹿鼎记》这样直接涉及历史与政治的文本,皆包含了明确的涉及“大叙事”的尝试。而这种大叙事正是建立在可感知的经验或可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就金庸而言,大叙事的基础是古老中国的地理与历史设定,在其上建立了整套内功-外功体系的武术设定。而风靡一时的穿越小说也是如此。读《魅生》很容易发现整个体系设定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渐生发出来的。人物的身世、宫斗的历史皆是如此。虽然故事的展开方式确实需要以此为宜,但这种生长的状态显然并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为什么这个初看颇为单元剧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会逐渐走向如今的方向?恐怕还是奇幻小说的写作和阅读模式决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再回去看所谓“奇幻盛世”的背景,与奇幻小说的功能,最初的互联网写作本身就是一种逃避平庸琐屑的日常生活的造梦方式,奇幻小说则提供了充分的距离感,但其中的支撑逻辑却是可供日常经验的,或曰奇幻小说中的情节与动机皆可视作日常生活的某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