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2/10页)

家的天人感应学说,你汉武大帝人间已然没有对手,你也没有本事捅爆苍天。在那个时代,儒家之学其实是空前强大帝权的解毒剂,毕竟皇帝也不是历代都贤明,要是代代都像文景二帝,或者你汉武这样大家也就认了,但万一碰上个二百五皇帝,空前强大的帝权会让帝王带着整个国家撞得头破血流啊。到了大汉中末,儒学其实也仅仅只是学术上的显学,百家余脉,黄老之学的力量与影响始终都存在。到了汉末群雄逐鹿,将星云集,赤壁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粉碎了曹操的霸业,郭嘉不敌天命病死他乡,诸葛卧龙与周瑜辅助各自的主公,打赢了一场不该打赢的战争,于是汉家最后的力量在三国争霸中对耗一空,他们打爽了,五胡乱华杀得中原大地几成血海。那个时候诸子百家凋零,尤其是儒家,那个时候鬼都不信儒家那一套。及至隋唐,隋二世而亡,也真看不出是诸子百家中哪一脉的治世理念,但李唐王朝,可是奉老子李耳为祖先,满世界的修建道观,搞得老子想不当他们祖先都不行。而唐初所施行的,可又是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于是才有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鼎盛繁华。天命轮转,唐朝败亡之后的宋代,这的确是儒家最为显贵兴盛的时代了。虽然开国之初依然有道门陈抟的手笔,但儒家在宋朝兴盛恢宏,却是不争之事实……宋朝被各方邻国蹂躏殴打的之惨,也是无需辩驳的事实。治世之学的不同,使国家内里与外相都产生天翻地覆的差异,儒家思想比之道家思想,在先天上就缺乏一种刚性,因此拿来治世固守也许可以,但拿来逐鹿争锋,先天上就不行。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无人问津,逐鹿天下的时候就更没有谁去碰触了。盛世黄老乱世法,腐国灭邦是儒家。上述这句话偏颇了,但从历史发展之规律纵观来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论理依据的。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惧因果,却不知业不可逃;唯我道家,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不信天命,不惧业果,力抗自然,勇猛何如哉!这句话客观阐述了道门理念,那些道观里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