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最难得没长胡子 (第2/5页)

始“鉴宝”吧。于是小道士把得自恨天宝藏的法宝拿出来,跟李奉常以及几位长老一起研究。岳长老用三瓶不值钱的丹药,骗到秦行之给他画了“拔毛符”,却不知为何一直没用。秦行之每次见到几位长老,都忍不住瞄几眼他们的胡须,让这些知觉灵敏的长老们颇为奇怪。鉴别法宝的过程相当顺利。李奉常不仅学识渊博,关键是作为大齐皇家交好的崂山道长,和各个门派多有交流。即使隐世门派,门人弟子也有出山历练的需求,而崂山道长在世俗名声显赫,拜托他照顾一下很合理。再加上郭长老等人熟读经典,也常拜会同道,一些门派丢了师门宝贝,交流时总会随口提几句。恨天弄到的这些法宝有十几件,很快就被鉴别得七七八八。少数几件搞不清来源,要么丢东西的门派羞于告诉外人,要么就和鸿蒙派类似,门派凋零乃至传承断绝。比如某乳白色牌子,郭长老就肯定的告诉小道士,这是隐世道门点苍派的法宝。“点苍派?”秦行之乐了,“有没有峨嵋派?”李奉常颔首:“当然有,峨嵋派也是隐世道门,他们精通飞剑之术,是道门中数一数二的大派。”“嘿,还真有……奇怪,怎么都成道家门派了,不是说这些都是武林门派吗?”“谁告诉秦道友,他们是武林门派的?”李奉常笑道:“秦道友须知,山野生活枯燥,除了僧道能耐得住寂寞,普通人很难长期生活在深山里。武功练到极致,固然不逊于道法,但练武的有几个能忍受寂寞?况且,普通人练武,要么向往行走江湖,要么用一身武艺换取富贵,隐居深山毫无必要啊。”秦行之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不是说武林人物没能力在山中生活,关键是没必要。都是啸傲江湖的好汉,在山里开宗立派,那是脱裤子放屁。再说了,门派在山上,徒弟都不好收。道门还分隐世、显世呢,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隐世道门虽然不怕被打扰,却容易因为不爱出门而收不到合适的徒弟,最终传人越来越少。道士隐居深山,这是传统。仙者,山人也。上古人仙杂居,神仙就喜欢住山上。小道士认为这是为了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