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回到阳关,城外的敌军 (第2/4页)

然对李彦亭那么忠心,这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珐楼城的百姓,或者说是西域的百姓,为什么都会效忠于一个志大才疏的逆贼?我知道自己错了,孙宜子早在三千年前就告诉后世兵家:“知己不知彼,十战得其四;知彼不知己,十战得其六;知己知彼,虽百战而不殆。或不知己不知彼者,非将也。”

我不知叛军,甚至连自己已经是骄兵都没有看出来。

大帅是以勇将著称于世的,看他年纪若此都还披甲杀敌足以想象其年轻时的勇猛。刚而易折,此言不虚。不过作为军师,我居然不能识破敌将之计,导致主帅殉国,实在是毕生难以忘怀的惨痛教训。

尤其是大帅待我如子侄……

“先生,用些点心吗?”戚肩偷偷又睡了一会,现在醒了。

我摇了摇头,道:“现在时候还早,伙房的人才刚起来,别去讨人嫌。”

戚肩出了帐,一会儿端着一杯茶进来,轻轻放在我的案头。

“先生,生死有命……”戚肩突然道。

“我知道。”我继续看着兵书。

“先生太过仁慈了,所以才会有这些烦恼。”

我放下书,叹了口气,道:“当日恩师传我兵法之时,曾劝戒我少造杀孽,现在,唉……”

“即便连孙宜子也不敢说自己少造了杀孽吧?”戚肩反驳道。

“止戈为武,武乃因止戈而成。占戈是战,战本就要占敌先机。我烦恼的是自己总不能占敌之先,处处受制……大帅所信非人,我实在是个庸才。”我瘫在座椅上,喃喃自语道。

“先生!您若是庸人,怎能千人夺得阳关?”

“侥幸成事,怎能拿出来炫耀?”

“但是先生您破珐楼城的确是妙计啊,即便是孙宜子也不过如此吧。”

我皱眉摆了摆手:“孙宜子谥号‘宜’便是进退有据,攻守得当,世人称其为‘子’,可见他确是兵起三代之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