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1/12页)
敦彦鲁给前太师杭德金当了二十年的私兵头领。毫无疑问,太师可以让整个汉金的武师都调为己所用,还可以调用禁军。然而,太师却自己养了一百人的私兵,给他们专门的号衣,使之明白自己效忠于谁,而敦彦鲁统管这支队伍已经很长时间了。如今杭太师已经致仕,回到延陵附近住下,私兵数量也依例削减到二十人,可是敦彦鲁还是他们的头领。当初传达散伙消息的是太师最倚重的大儿子杭宪,他还说如果谁要走,可以根据他跟随太师的时间长短,领一大笔散伙费。于是,大部分私兵都选择留在京师另谋出路,不过他们谁也没有投到新太宰的门下。老太师和新太宰之间有着极深的嫌隙,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敦彦鲁从来都不会自诩聪明人,可是他也明白这个道理。敦彦鲁为人忠诚可靠。他尊敬杭宪,却忠于他的父亲。他咒骂老天无眼,竟然像这样让老太师目盲,逼得他远离朝廷,来到这处田庄。自愿跟随敦彦鲁来到小金山的私兵有十四个人。他又精挑细选,招募了四个好手——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愿意来乡下伺候已经辞官的老太师。尽管饷银不少,可是乡下生活不仅无聊,而且缺少机遇。延陵可是帝国第二大市镇,可他们都不在延陵城里,连趁夜逛窑子的机会都没有:从延陵城到田庄,就算骑马都要走上将近一天。实际上,太师的公子杭宪最近还建议敦彦鲁说,他该考虑考虑终身大事,该成个家了。杭宪还保证说,不管将来怎样,小金山都会欢迎他。敦彦鲁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意思是,在我父亲百年以后。杭宪是个好人,这话说得也是相当得体。在敦彦鲁看来,因为这里的避世生活而责怪杭宪,并不公平。不过,如果杭宪性格再强硬一点,也许如今当上太宰的就是他了吧?而不是那个被败家媳妇和太监牵着鼻子走的蠢驴。小金山这里没有一个人可怜寇赈。不过这并不打紧。如今他们都已经不在其位,众人已经开始遵循起乡村里的生活节奏,成了既要种地,也要承担其他的工作的家丁。田庄里一派欣欣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