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哀江南 (第3/5页)

理的‘现代私人银行’,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了苏联——俄罗斯每一个城市。</p>

他们提供免费的咖啡,雇员带着和蔼的微笑,对比苏联国家银行职员的傲慢,苏联人民感受到了上帝一样的服务。</p>

最后,这些金融机构资产快速壮大,从苏联国家银行贷到了巨额的卢布。</p>

再到放开金融监管、迎来自由化的市场,用资本市场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来修复陷入混乱的经济。</p>

自由、民主,四个字轻而易举搬走了苏联人几十年的财富。</p>

固定资产证券化、证券化后迅速流通,一举消灭了苏联的货币体系。</p>

卢布崩溃,犹如废纸一样。</p>

但其实,真正出问题的一直都不是苏联的金融体系。</p>

没有解体前的苏联,有着严格的汇算账户,兑汇方面更是受着严格的控制。</p>

想要从这种体制中窃取苏联的财富无疑是痴人说梦。</p>

但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稳固的堡垒。</p>

因为,守堡垒大门的永远是人。</p>

只要有了门,那只需要有门票还不是可以随意进出堡垒。。</p>

连续参加了几场高规格宴会,骑士先生罗伯特.约翰成为了列宁格勒知名的外资商人之一。</p>

两百万美元,他买到了一张票,一张通往苏联政、商、军三界的大门。</p>

站起身,拿起桌子上的香烟点燃,沈建南走到玻璃幕墙双手插兜静静看着楼下繁华的都市。</p>

如果说现在的苏联即将本着地狱而去,那现在的霓虹应该是最后的天堂了吧!</p>

很突然,沈建南想起了一句话。</p>

《哀江南》中的一句话。</p>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