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边疆烽火 (第2/3页)
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但突厥首领很快组织起反击,秦文龙等人陷入苦战。关键时刻,秦文龙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冷静的头脑,带领士兵们成功突围。
这次夜袭让突厥人意识到唐朝军队并非好惹,他们开始加强防备。秦文龙深知,要想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找到突厥的要害。经过细作回报,他们得知突厥的粮草补给线至关重要,一旦切断,敌军必将陷入困境。
于是,秦文龙建议李世绩派遣一支奇兵,绕道敌后,截断突厥的粮草运输。李世绩采纳了他的建议,命秦琼之子秦怀道率领一支轻骑部队执行此任务。秦怀道领命而去,经过数日艰苦行军,成功截断了突厥的粮草补给。
突厥大军顿时陷入恐慌,军心大乱。李世绩抓住战机,率领大军发起总攻。秦文龙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将现代的军事理念与唐朝的作战方式相结合,指挥士兵们组成紧密的阵型,相互配合,攻防有序。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唐朝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突厥军队节节败退。
然而,突厥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派出使者前来求和,声称愿意归还抢夺的财物,退回草原,永不犯境。李世民接到求和信后,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一部分大臣认为连年征战,百姓负担过重,主张接受求和;而另一部分大臣则担心突厥反复无常,坚决反对求和。
秦文龙在朝堂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陛下,突厥此次求和,或许是缓兵之计。但我军经过连番作战,也需休整。可先接受其求和,命其交出人质,同时加强边疆防御,屯兵驻守。若突厥再有犯境之举,可一举将其歼灭。”
李世民权衡利弊后,采纳了秦文龙的建议。突厥交出人质,退回草原。唐朝边疆暂时恢复了平静,但秦文龙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变数。
在边疆的这段时间里,秦文龙不仅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还促进了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他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边疆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