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欧洲搅屎棍(二合一大章) (第2/7页)

,其实就是欧洲汇率机制,它相当于欧共体加盟国的一个彼此妥协产物。</p>

因为货币,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信誉,是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存在的一种方式,正常情况下,没有国家会自愿放弃自己的货币,而将货币的独立和发行交于其他人手里。</p>

但随着华约联盟的强盛、美元在各国肆虐泛滥、日元经济对欧洲的强势冲击,在德国牵头之下,欧共体成员同意把各国货币的汇率互相联系起来,有央行来进行干预市场价格,而不是由市场决定汇率浮动。</p>

经济实力决定政治话语权,德国经济在欧洲最强大,德国马克成为欧洲各货币的锚,各国货币咬住德国马克,允许在±6%的区间内波动。如果浮动的灵活性不够,一个国家可以与其他国家谈判,进行调整。这</p>

个体系实现了平衡汇率稳定和利率灵活性两点目标。</p>

在ERM运作的十多年间,该机制运作良好,有如下优势:降低了欧洲货币波动,从而使公司在投资和贸易时不必担心剧烈的汇率波动影响商业模式和利润;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联系,互相依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比如说战争。</p>

80年代中后期,英国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政策后,英国经济强劲,低通胀,撒切尔夫人认为经济健康,抑制通胀成为了英国政府的首要职责。</p>

当时的财政大臣NigelLawson认为控制通胀的最好方式是让英镑汇率盯住德国马克,这样可以将德国抵御通胀的货币政策间接引入英国。由于当时英国经济良好,为遏制英镑兑德国马克上涨,英国央行选择了降息。</p>

这引发了一场灾难,降息后,大量按揭贷款涌现,房价暴涨,通胀上升,CPI从1986年的2%上升至1990年10%。</p>

英国央行并不独立于英国政府,英国政府可以影响货币政策。一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